肚兜,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内衣,其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了不同的朝代和文化变迁,形成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义。
一、肚兜的历史与文化
肚兜,是遮盖于胸前的贴身小衣。古称腰巾、袜肚、抹胸。《古今图书集成》第335卷袜肚条:“盖文王所制也,谓之腰巾,但以缯为之,宫女以彩为之,名曰腰彩。至汉武帝以四带,名曰袜肚。”汉代又称之为心衣、帕幅。汉刘熙《释名·释衣服》记:“心衣,抱腹而施钩肩,钩肩之间施一裆,以奄心也。”至唐代多称抹胸,宋明时期又称之为抹胸。
徐珂的《清稗类钞·服饰》中记载:“抹胸,胸间小衣也。一名抹腹,又名抹肚,以方尺之布为之,紧束前胸,以防风之内侵者,俗谓之兜肚。” 从文献记载和流传的实物资料来看,清代以后俗称之为肚兜。《红楼梦》、《金瓶梅》以及明清小说中有很多关于肚兜的描述可以验证当时的女性内衣情形。如《红楼梦》第65回有“只见这三姐索性卸了妆饰,脱了大衣服,故意露出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鲜艳夺目”,第七十回“麝月是红绫抹胸,披着一身旧衣” ,《金瓶梅》中描写潘金莲穿的内衣“抹胸儿重重纽扣”(与西门庆初见面)、“妇人只著红纱抹胸儿”(西门庆扶潘金莲至房中)以及李瓶儿穿的“身上只著一件红绫抹胸儿”(李瓶儿病死)。
二、肚兜的形状与图案
近代肚兜是我国民间的主要内衣形式,一般做成菱形,也有下角裁成圆弧形,对角设计,上角裁成浅凹状弧形,肚兜上有带子,上面的系在脖颈上,下面的系在腰上。富贵之家多用金链,一般人家则用银链、铜链或红色丝绳,腰部的两条带子束在背后。
肚兜上一般很少素面,多为印花或绣花,印花最流行的是蓝印花布,绣花则丰富多彩。北方女主喜欢在肚兜上绣花,俗称“绣花兜”,有满绣,有在左右两角上绣花,有在顶端胸口部位绣花。题材有吉祥主题,年轻人多为爱情和向往美好生活愿望的主题
兜面与兜口的装饰刺绣的主要题材,如鸳鸯戏水、喜鹊登梅、刘海戏金蟾等图样,除吉祥避邪之外,又多爱情、幸福主题。年轻女人自绣自用之外,亦常赠情人,赠丈夫,作传情与恩爱信物;儿童肚兜多为避邪和祈福吉祥主题。
老年人多为安康和长寿的主题,还有花卉单独纹样,后来出现了用吉祥和祝福的词语为绣花题材的,大多使用青色或蓝色肚兜。还有使用蓝印花布作为肚兜面料的。
江南民间妇女肚兜的式样和齐鲁地区基本相同,俗称“胸褡” ,日常使用多用黑色或蓝黑色,系带所用银链条,或红色绒线带,或织带,花布带子基本相同,穿着系扎的方法也一样,到民国时期所不同的是大多采用印花布作为肚兜面料,绣花很少,即使有绣花也只是在边缘绣一些小花和简单的几何纹样组合,色彩多淡雅。
三、肚兜的真实功用
肚兜上端成凹形的浅半圆状,于两端钉带挂颈脖上,下角或尖或圆,横两角各设带扎于腰间,护住胸腹部,使胃肠不受风寒,兼有乳罩和裹肚的作用。兜面上大多有饰花,常见的有开口石榴、并蒂双莲、寿桃、鸳鸯戏水等表现美好情感与吉祥寓意的图案。在偏僻乡村,有些老年妇女夏季就只带一个肚兜在家干活,这种现象颇能说明肚兜的实用性。
四、最是那一抹风情!
肚兜,引领了千年的时尚。因为它的位置特殊,品味尚不下流,所以经常被文人墨客来描述那一丝的风情。
书一纸。小砑吴笺香细。读到别来心下事。蹙残眉上翠。怕落傍人眼底。握向抹胸儿里。针线不忺收拾起。和衣和闷睡。
《红楼梦》中,描述尤三姐的穿着时说:“身上穿着大红小袄,半掩半开的,故意露出葱绿抹胸 ,一痕雪脯。”
这一抹风情如今被BRA代替,但爱江山,更爱美人!如今看来,肚兜不是一件衣品,是文学艺品。